加载中...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生1814名。学校分两址办学。学校坚持快乐教育实践研究。办快乐学校。做快乐教师。培育快乐学生。在3...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师附小)坐落在天坛公园南侧,1957年建校,现有教学班49个,学生1814名,教职工162人,其中特级、市区级骨干教师36人。目前,学校分两址办学,低年级部在永外安乐林路17号,中高年级部在永外桃杨路7号。 自1986年以来,学校坚持快乐教育实践研究,办快乐学校,做快乐教师,培育快乐学生。 在33年的快乐教育实践中,学校秉承“让儿童快乐成长”,“以快乐成长奠基快乐人生”的核心理念,一切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围绕“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的六乐育人目标,聚焦“道德与法治、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健康、传统文化与国际理解”五大领域构建起动态的、创新的、整体的快乐课程体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增强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不断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开创“四段式”、“场馆学习”、“数字故事”等教学方式,开设3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开展多彩自主的社团活动,以及一年一度的校园数学节、读书节、音乐节、科技节、书画节、英语节等文化活动,让学生走进丰富的、有趣的、生动的、无限的学习天地,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2016年9月,一师附小平谷分校开始招生办学。2018年1月,学校与东城区宝华里小学进一步深度联盟,实施“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 一师附小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无畏的担当和乐观的心态继续推进教育创新,寓教于乐,促进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快乐成长奠基快乐人生。

北京景山学校

北京景山学校

北京景山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北京景山学校被评为。北京景山学校办学的目标是。的教育思想。...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学校,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革新计划联系中心学校之一。1983年9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03年,北京景山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北京景山学校办学的目标是: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把景山学校办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使北京景山学校成为科学思想的摇篮、文化艺术的花园、身心健康的乐园。 北京景山学校办学思想是:走继承、借鉴、融合、创新之路,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开放性学校,我们分别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城公立学校、法国阿尔萨斯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每年与这些学校互派师生交流学习。我们还与新加坡、泰国、韩国、香港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增进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间的交流。 为了贯彻中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2010年3月,东城区教委将原北官厅小学和196中学并入北京景山学校,在原来两个学校的校址上改造建设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 目前北京景山学校拥有南、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50.8亩,建筑面积46012平方米。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建设了高标准的运动场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专业教室及演播系统。建立了面向全国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 北京景山学校不仅具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具有一支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堪称一流。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坐落于北京市...

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坐落于北京市中心王府井文化街区,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确立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知礼守信、健康阳光、向学想学为育人目标;以培养教师明礼明智、阳光智慧、乐业享学为育己目标;使学校成为育健康人、育向学人、育智慧人的摇篮。在弥漫书香与绿色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行为,传承文化,培养能力。 听不尽是王府井的繁华声,望不断是老北京的柔情。校尉胡同小学潜隐在时空中,恬淡而不失活泼,精致而不失厚重,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释放出无限魅力。让校尉胡同小学的明天更加灿烂!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位于东...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 ,位于东城区安德里北街20号, 始建于1965年。2014年的北京市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中,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融合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智慧为育人目标,以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精心、精细、精品、精巧、精英为办学精神,秉承“惠师、惠生、惠民” 的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建于1947年。以特色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

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建于1947年,坐落在美丽的龙潭湖畔。建校72年来各届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现有两个校区,53个教学班,近1800名学生,教职员工150余人。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领导班子,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秉承“以智取质 构建智慧型校园”的办学特色,努力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让孩子们“站到活动中央”。以特色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小记者社团自2011年至今连年获评北京市的优秀社团,多次获得北京市星星火炬奖等荣誉。学校成立“智慧成长学苑”,在艺术、科技、体育、游学、亲子五方面,培养学生特长、走进社会实践、拓宽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足球、花样跳绳、舞蹈、合唱、绘画、软笔书法、机器人等60多个精品社团为学生全面发展搭设了平台。 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为基础,建构各学科横向融通、各学段纵向衔接、多种文化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智慧成长课程体系”,涵盖道德与公益、传统与文化、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新、综合与实践六大方面,形成“六位一体”的课程实施新格局,扎实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开设《京剧启蒙》、《星空探秘》、《外教口语》、《学行博物馆》、《古建梦工厂》、《中国古代历史精粹》等各类校本课程50余门。2017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女士共同走进校园,参观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蓬勃发展,先后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市文明校园”、“市课改先进校”、“市德育一体化基地校”“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市星星火炬奖”、“市三八红旗集体”、“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东城区优秀党支部”、“东城区艺术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板厂小学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稳步推进北京汇文实验小学朝阳学校的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断努力!

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建于1957年。700余名学生。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建于1957年,现有26个教学班,71余名教职工,700余名学生。 1986年起,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符合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化内容、实施途径及教育方法,建构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教育实践中,学校注重学生品德修养、良好习惯养成及自主能力的培养。从2018年起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音乐节、科技节、书画节、英语节等校园文化节及多彩的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孝敬明理、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优秀少年。让学生在自主成长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018年1月,学校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进一步深度联盟。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兼任宝华里小学校长,书记任一师附小、宝华里小学联合支部书记,两校开启“一长执两校”深度联盟管理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私立育英学校。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学校成...

  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男校),设小学、初中和高中部,在京城享有盛名。1952年学校归为国有,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至今已有着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淀。1996至2007年间,它先后合并了八所学校。2012年,学校成为首批北京市“百年学校”。

  2014年,在东城区教育综合改革中,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正式成立,以灯市口小学为龙头,共有灯市口、礼士、北池子和东高房四个校区。资源带地处首都核心区,紧邻景山学校、25中学、166中学、商务印书馆、北京人艺等教育文化场所,形成了一个中心多翼发展的教育网络布局。目前,有近1800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

  资源带以百年育英文化为基础,明确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打造“生本、自主、开放、创造”的课堂和课程文化,培养“致知力行、合作创新”的学生,为他们“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与平台。资源带以艺术、体育、科技特色见长,建立有金帆合唱团、小小马兰剧社、火焰篮球队、机器人社团等特色团体,在国际、全国大赛及市区级比赛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资源带硬件设施完备;课程体系丰富多元,除国家、地方课程外还开设6大类50余门自主课程,以及主题式综合实践课、STEAM课程、“学院日”课程等;活动缤纷多彩,定期组织合唱节、戏剧节、书画展、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各校区发展的主线也不断清晰,逐渐形成特色;学校每年为优质中学输送大批学有特长的优秀毕业生。历届校友人才辈出,享誉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

  近年来,资源带先后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全国和谐校园、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东城区素质教育窗口校、东城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东城区中小学戏剧教育特色学校等国家、市区级荣誉及称号。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地坛小学与第一七一中学深度联盟。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

  地坛小学始建于1962年, 毗邻历史悠久的地坛公园,是一所极具文化内涵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267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区、校级骨干教师27人。2017年,地坛小学与第一七一中学深度联盟,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一定比例对口直升第一七一中学。

  地坛小学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涉台教育基地”、“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东城区文化建设示范校”、“东城区书香校园”、“东城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东城区平安校园”、“东城区禁毒示范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校着力于 “美·力”工程建设,成果喜人。

  “美、力”工程之“美”,即为艺术之“美”。地坛小学是“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艺术队伍,“红领巾管乐团”、“扬帆合唱团”、“蓓蕾舞蹈团”、“星光话剧团”等艺术团体连续在北京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美、力”工程之“力”,即为健康之“力”。学校注重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依托“体育俱乐部”、“330课后活动”开展了足球、篮球、击剑、空手道、跆拳道、武术等多种体育项目,增强了学生体质。校足球队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比赛,取得佳绩,稳步走上了“竞赛活动提兴趣,课堂普及加提高”的阳光体育之路!

  学校以“宜生课堂”为载体,以科研为引领,大胆进行了多种课改尝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宜智、宜情 、宜理、宜趣”四大层面,结合八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促成各学科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收获喜人。在参与一次次“素养工程”的探索实践中,在携手一个个特色“宜生活动”的愉悦体验中,如今的地坛小学,已经形成了一支 “爱生、善诱、乐学、勤研”的教师团队,一批批阳光、快乐的学生正在地坛小学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阳光教育。学校从阳光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构建学校文化特色。成...

建校伊始,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了“勤奋、礼貌、团结、活泼”的校训。2010年东交民巷小学全面实施以“知史明志 力行尽责 启思养德 点亮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阳光教育”,提出了让“阳光智慧浸校园 智慧阳光润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育人目标。现今学校共有37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分台基厂(高年级部)、小报房(低年级部)两个校区。 学校从阳光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构建学校文化特色。以训导行,努力创阳光校园,成阳光教师,育阳光少年。在践行阳光教育中,学校赋予阳光以七彩指向,以“课内欣赏美——课外创造美——特色项目引领美”强化艺术体育教育活动的层次性,学校成立了西乐、民乐、合唱、舞蹈、篮球、空竹、独轮车、舞狮等艺术体育社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构建了七彩阳光课程体系,引导教师探索“基于学生需求与能力的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构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阳光课堂。创建了“七彩阳光公益坊”,为学生提供了近40门自主选修课程,通过阳光七彩评价,激励学生自我成长,释放能力。 作为北京市法治教育基地校,近两年组建了由学校骨干教师构成的法治教育课题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2年作为北京市城乡一体化项目的首批学校,成立平谷区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在东城、平谷两区教委的领导下,务本求实,努力打造思想政治、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构建出一长两校制下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满足当地百姓对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校、东城区艺术教育示范校、东城区科技教育示范校、东城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

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幸福教育办学体系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办学理念体系综述 东四十四条小学是一所位...

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幸福教育办学体系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办学理念体系综述 东四十四条小学是一所位于胡同深处,有着70年历史的老校。现有24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近80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怀着对教育梦想的不懈追求,在“付出、快乐、收获”的核心价值观统领下,以“用心付出,创造幸福”的办学理念为指引,通过实施凝心聚力、四位一体的“幸福管理”、开设个性彰显、丰富全面的“幸福五翼课程”、构建以生为本,灵动活泼的“幸福课堂”、形塑勤学善思,乐观阳光的“幸福学生”、打造博学立范,爱生善诱的“幸福教师”,以期最终实现“育幸福少年,成幸福教师”的办学目标和“培养拥有幸福基因之人”的育人目标。 核心价值观:付出、快乐、收获 办学理念:用心付出,创造幸福 办学目标:育幸福少年,成幸福教师 育人目标:培养拥有幸福基因之人 学校校训:厚德、博学、砺行、健美、创新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排舞进校园五星级示范校、全国大体操进校园示范校、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敬老文明示范校、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示范单位、北京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校、北京市美育教育协会会员校、北京市“高参小”戏剧项目实验校、东城区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东城区书香校园、东城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东城区优秀戏剧社团、东城区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东城区艺术素质测评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凭借优质的办学和服务水平,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成为一所胡同深处的精品校。 二、凝心聚力、四位一体的“幸福管理” 在长期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以“凝志”党建文化为内核,“四位一体”的“幸福管理”特色。 学校倡导“公正科学,人文灵活”的四位一体的管理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将“肯动脑、真实干”的教师推出来,成为大家的榜样,保证每一名教师每天都能以阳光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正常生活,体验蓬勃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所带来的幸福感觉。 三、个性彰显,全面多样的“幸福五翼”课程 学校的课程建设以“幸福五翼”课程体系统领。“幸福五翼”课程从“客观幸福”的3个方面(智识、道德、身体),5个子目(理论智识、创造智识、实践智识、道德伦理、身体素质)出发,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为5个模块,力图塑造学生的5种“幸福基因”,以最终达到“培养拥有幸福基因之人”的育人目标。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我们把学校课程进行四级划分。基础性课程统合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是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学校校本课程的组成。特色性课程是学校的亮点课程,彰显出我校学生特有的精神特质和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主题创新课程是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联动的课程。 四、以生为本,灵动活泼的“幸福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学校倡导“幸福课堂,师生共长”的课堂文化,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幸福,学有所获。 学校提出“幸福课堂”的标准,即积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灵动的、有生机”的课堂。 2012年,学校参加了全国“十三五”重点课题——友善用脑课题研究。我们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采用思维导图、多感官教学、团队学习和冥想等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把“友善用脑的”的理念与“幸福课堂”文化勾连起来,探索更大的可能性。 五、乐于付出,精彩成长的“幸福德育” 结合校情,学校将学生的培养工作纳入“幸福德育”体系。“幸福德育”体系以“付出”“快乐”“收获”三大概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常规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三条主线,重视“主题体验式”德育管理模式,通过开展校园体验、社会体验、家庭体验,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团队。 六、博学立范,爱生善诱的“幸福教师” “幸福教师”文化以“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两个方面入手,强调主观上的职业满意感和成就感,以及客观上的教师素质的完满程度。 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千里马”,各尽其能,各绽其彩,学校从自主式教师专业培训的研究入手,实施“四重”方略,即全体教师重榜样引领,新岗教师重跟岗指导,青年教师重爱岗教育,骨干教师重实践提高;落实“四格”培养目标,即新教师的“合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全体教师的“人格”培养,促队伍整体提升。 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以“四同”精神凝聚教师力量,倡导教师组团发展,成立以“协作研究”为目的的教师纵队,在共同课题和任务的引领下,以团队的发展带动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 七、多方联动,开放办学的“幸福外联” 真正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为此,学校积极发挥家庭、社区、社会的力量,有机整合,开放办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场。 一方面,撬动家庭教育的资源,成立校、班两级家委会,带领全体家长,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定期开展家长会和家庭教育的讲座,引领良好的家风。 另一方面,与社会资源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以外部力量支持学校发展。 八、聚焦内涵发展,彰显文化特色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始终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坚持以美育教育为突破口,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处、教学处联手负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我们通过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设置特色的艺术课程,建立优质的特色社团,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实现培养德艺融通、德艺双馨的幸福学生的目标。

筛选: 全部小学中学职业学校

共有54条 每页显示10条 << < 1 2 3 4 5 ... > >>